游客
题文

(1)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去认识物质和变化。
①透过                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②根据下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③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金刚石硬度大且不能导电,而石墨却很软且导电性好,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④电解水时正极产生了10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2)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单质A为红色固体,氧化物A和单质C 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①反应Ⅰ中                (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②氧化物B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     性,对人体有危害。
③根据题意,写出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过程中     (选择“放出”或“吸收”)热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加碘盐的检验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作答: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在0℃~t1℃之间时,相同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把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把该溶液降温到t1℃时,会析出甲物质  g。

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据图作答:

(1)一个氯分子是由  构成的;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微粒的名称)。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硫原子  

(2)二氧化氮分子  

(3)铝离子  

(4)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5)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 2O 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   ,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   ,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 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 2CO 3

猜想2:H 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 2和H 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 2CO 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氯化钡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成分含有碳酸钠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固体成分含有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   (填字母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细沙

C.水基型灭火器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若B为紫红色金属,C为黑色固体,则B为   ;A所属的类别为   (选填"酸"、"碱"或"盐")。

(2)若B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C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则C→A的反应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