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制备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
名 称 |
相对分子质量 |
熔点或沸点(℃) |
水 |
水杨酸 |
138 |
158(熔点) |
微溶 |
醋酸酐 |
102 |
139.4(沸点) |
反应 |
乙酰水杨酸 |
180 |
135(熔点) |
微溶 |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制备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 。
⑵合成阿斯匹林时,如未出现结晶,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提纯粗产物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至没有CO2产生为止,再抽滤,则加饱和NaHCO3溶液的目的是 。
⑷另一种改进的提纯方法,称为重结晶提纯法。方法如下:改进的提纯方法中加热回流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a仪器的名称 ,冷凝水的流出方向是 (填“b”或“c” )。
②重结晶提纯法所得产品的有机杂质要比原方案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的化学方法是 。
⑹该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原料用量:2.76 g水杨酸、7.5 mL醋酸酐(ρ=1.08 g/cm3),最终称量产品m =" 2.92g" ,则所得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 。
)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图中所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
完成下列问题:
(1)按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择的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_;
(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D装置中MnO2的作用是;
(4)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
(5)若准确称取9.0 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管质量增加13.2 g,B管质量增加5.4 g,则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要。
Ⅰ、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①用分液漏斗分离环己烷和苯的混合液体
②将10滴溴乙烷加入到1 mL 10%的烧碱溶液中,加热片刻后,冷却,先加过量的硝酸,再滴加2滴2%的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水解生成的溴离子。
③分离苯和苯的同系物,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
④实验室制溴苯时选用的试剂可以是溴水、苯和铁屑
Ⅱ、为检验利用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乙烯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回答:
(1)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试管a的作用是;
(3)若省去试管a,试管b中试剂为。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苯和液溴的反应并制备溴苯。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F夹,打开C夹,向装有少量苯的三颈烧瓶的A口加少量液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则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D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
(3)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
(4)三颈烧瓶右侧导管特别长,除导气外还起的作用是。
(5)待三颈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____。
(6)反应结束后将三颈烧瓶中的溴苯分离实验方法是。(铁屑已分离)
文献资料显示某地区的酸雨主要为硫酸型和盐酸型酸雨。某兴趣小组对酸雨进行实验研究:
(1) 提出合理的假设:该酸雨中的溶质除H2SO4、HCl外,该小组同学根据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预测主要溶质还一定有。
(2)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以上假设。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仪器:盐酸、硝酸、BaCl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适量酸雨于A、B两支洁净试管中,待用。 |
|
步骤2:往A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静置,过滤。 |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得到的滤渣加入足量的盐酸。 |
|
步骤4:取少量步骤2得到的的滤液,加入 。 |
|
步骤5:往B试管中加入 。 |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Fe3+和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请你一起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实验。(1)提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发生双水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Fe3++3+6H2O===2Fe(OH)3(胶体)+3H2SO3。
……
(2)实验验证:
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探究反应的可能性。
①为了检验所用Na2SO3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②取5 mL FeCl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
③将②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3)得出结论:
①根据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③中溶液变成血红色的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探究:
①丁同学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两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其可能的原因除水解能力较
小外,还有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