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太平洋上出现了一个“垃圾洲”。该图为“垃圾洲”周围的洋流分布。读图回答问题。对图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垃圾洲”位于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 |
B.“垃圾洲”可能会让美国西海岸面临“危险局面” |
C.受热带气旋影响,“垃圾洲”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
D.阿拉斯加暖流导致“垃圾洲”温度升高 |
“垃圾洲”所处的大洋南部海域有一个世界性的大渔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渔场形成原因的是
有关全球大气环境保护及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至平流层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
B.“南极臭氧洞”指的是在南极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臭氧量为0的区域 |
C.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
D.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已成为酸雨区 |
读下图,完成6~8题。甲地仅位于
A.北半球 | B.南半球 | C.东半球 | D.西半球 |
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
C.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 |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4~5题。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背斜成山 | B.向斜成谷 | C.背斜成谷 | D.向斜成山 |
该地质构造
A.便于储水 | B.便于储油 | C.上部岩层较老 | D.两侧岩层较新 |
图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纬线的交点( 图中数字的单位均为度)。读图判断1~3题。该日最有可能是
A.3月21日 | B.6月22日 | C.9月23日 | D.12月22日 |
此时北京时间是
A.2时 | B.4时 | C.8时 | D.16时 |
此季节
A.东北平原正忙于播种小麦 |
B.在北印度洋上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
C.开普敦地区处于多雨期 |
D.有利科考队赴南极洲考察 |
图6为“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关于汽车产业四次转移的原因,正确的是
A.第一次转移是因为转出地汽车生产技术落后 |
B.第二次转移与转入地市场潜力有关 |
C.第三次转移是因为转入地自然资源丰富 |
D.第四次转移是因为转入地劳动力技术水平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