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虎山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约为( )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2)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
(3)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
(4)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5)试分析乙村比甲村多地质灾害(泥石流),多雾(深秋的清晨)的原因。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
春雨 |
夏雨 |
秋雨 |
冬雨 |
华南地区 |
11 |
43 |
39 |
7 |
华北平原 |
9.8 |
73 |
13 |
4.2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22 |
45 |
18 |
15 |
西北干旱区 |
32 |
29 |
10 |
29 |
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根据所给材料和图,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珊瑚虫生长需要的能量主要靠它们体内与其共生的单细胞藻类虫黄藻提供。虫黄藻的共生和光合作用是珊瑚礁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虫黄藻需要生长在22 ℃~30 ℃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
(1)图中A、B、C三海域中有珊瑚礁分布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他两处没有珊瑚礁分布的原因。(3分)
(2)下图能反映甲图中P地气候的是________,该气候与美国东南部气候类型相同,但该气候在甲图中的分布面积远小于美国东南部,试从影响气候的诸因素方面对此现象进行解释。(4分)
(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人口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为什么?(3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珠三角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
材料二 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
(1)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多选,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
D.生活污水排放量多 |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读“21世纪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的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我国地势的________级阶梯,沿途的自然带体现了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2)西电东送确定了三条通道:南线的终点是我国的_______工业基地。该基地的工业特色是__________。该基地毗邻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该地的工业生产已由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密集型工业向______密集型工业转化。中线是将________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送入______地区,中线的电能转化方式优于北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______附近取水,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输水渠道,利用现有湖泊、河道、水利设施向北方调水,缓解输水沿线的____河、____河等流域以及胶东地区的缺水状况。
(4)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最不利的因素是( )
A.空气稀薄 | B.高山、峡谷多 |
C.太阳辐射强 | D.冻土层深厚 |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
材料二 上图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城市高度集中在气候湿热的东南部,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使人口、经济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城市化问题日渐严重,而广大内地及东北区经济落后,如何搞好内地的开发,一直是该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
(1)试分析A处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D城市靠近赤道,附近却是世界上异常干旱的地区,其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B城是该国的新兴城市,请结合材料分析该城市的形成原因。
(4)C地区地形平坦,森林茂密,针对C地区,有的专家提出加快资源开发,有的专家提出应该加强环境保护,请结合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