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实验室制得气体中常含有杂质,影响其性质检验。下图A为除杂装置,B为性质检验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
气体 |
反应原理 |
A中试剂 |
① |
乙烯 |
溴乙烷和NaOH的醇溶液加热 |
|
② |
乙烯 |
无水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至17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NaOH溶液 |
③ |
乙炔 |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 |
Ⅱ.为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情况,某同学取大小相同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以下溶液,充分振荡,放在同一水浴加热相同时间,观察到如下现象。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酯层变薄 |
酯层消失 |
酯层基本不变 |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对比试管①和试管③的实验现象,稀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试管②中酯层消失的原因。
A~G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含碳量最高的气态烃是________(填字母)。
(2)不能够发生加成的烃有________种。
(3)一卤代物有两种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等质量的上述烃燃烧耗氧最多的是________(填字母)。
(5)写出实验室制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6)写出F发生溴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有关实验: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直接在原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
③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铁粉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氢钠溶液
(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某位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其中计算结果余酸物质的量浓度比实际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D.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E.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已知: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若A项不可行,请写出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若A项可行则该空写“不用改进”)
已知:A、C、J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其中A、C均呈银白色,J呈紫红色。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B是一种红棕色金属氧化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②在工业上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和I的化学式: ,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①在工业上的一种用途 。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下列流程进行“由镁铝合金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
(1)镁铝合金中加NaOH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画出金属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固体A的化学式为 ;
(2)写出硫酸铝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操作②包含的步骤有蒸发浓缩、 、过滤、干燥。
(3)该兴趣小组为测定镁铝合金中各组成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则需要测定的数据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