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中通过P点电流的(向右为正)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则 [ ] 
| A.在t从0.5s~1s,电容器C正在充电 |
| B.0.5s~1s间,电容器C上板带正电 |
| C.1s~1.5s内,电势Q点比P点高 |
| D.1s~1.5s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
如图所示,将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杆放到一个电荷量为Q的小球旁边,则导体杆上感应电荷在a.b.c三点产生的场强大小关系是()
| A.Ea=Eb=Ec | B.Ea<Eb<Ec | C.Ea>Eb>Ec | D.无法判断 |
“儿童蹦极”中,栓在小朋友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相同的橡皮绳.若小朋友从橡皮绳处于水平的位置时开始由静止下落(此时橡皮绳刚好处于原长),直至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关于小朋友的运动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小朋友到达最低点时,其速度为零,同时加速度也为零 |
| B.小朋友的速度最大的时刻就是其加速度等于零的时刻 |
| C.小朋友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最后速度等于零 |
| D.小球先做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大,再做变减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 |
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如图(a)所示,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图(b)] .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时刻相等 |
|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 C.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可以慢慢消失 |
|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同 |
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
,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该运动中的“另类加速度”定义为
,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x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 > 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 < 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根据力学单位制,“另类加速度”A的国际基本单位应为:
| A.m/s2 | B.m2/s2 | C.m-1 | D.s-1 |
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