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火腿和香肠的危害
①放学铃响后,学生们涌出校门,顿时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于是火腿、香肠等零食就成了很多孩子手中的美食。其实,这些孩子并不知道,在零食中,火腿和香肠是青少年最可怕的健康杀手。
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日本的食品添加剂专业咨询师渡边有志指出:“如果要问什么加工食品最有害的的话,那就是火腿和香肠了。”因为其中含有亚硝酸钠,他说道:“亚硝酸钠是所有添加剂中最为有害的物质。”
③亚硝酸钠在肉加工食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它能够使肉呈新鲜的红色,看起来很好吃。第二,能够遮盖异味使肉食用时更加鲜美可口。第三,能够起到防止微生物腐蚀、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④但是,亚硝酸钠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有毒物质。据报道,人体一次摄入0.18--2.5克亚硝酸钠的话就有可能会死亡。那么,这里所说的最低摄入量0.18克意味着什么呢?毒性非常强的氰化钾的致命量为0.15克,比较之下,我们就知道亚硝酸钠是多么危险的物质了。
⑤亚硝酸钠还是一种诱发癌症的物质。亚硝酸钠自身并不会直接引起癌症,而是会在人体的胃上,与肉类食品必然含有的“胺”共同作用,产生一种被称为亚硝胺的物质,直接引起癌症的正是亚硝胺。根据动物实验,体内一次摄入0.3微克亚硝胺就会引发肝癌或者肺癌。这一实验结果适用于人体的话,就是说体重为30公斤的孩子若是摄入亚硝胺0.009克的量就有可能会引发癌症。
⑥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律中关于肉食加工品的规定,100克的产品最多只能含有亚硝酸钠0.01克。假设亚硝酸钠在人体中转化为同等数量的亚硝胺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推理出食用火腿或香肠约90克就能够诱发癌症。不过,现实中并不一定存在这样的换算,因为亚硝胺的生成量还同时取决于体内的条件及同时摄取的其他成分的多少。当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硝酸钠并非仅在我国使用,美国、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也同样使用这种物质。在美国,如果发现添加剂为致癌物质的话,法律就规定将其从添加剂中去除,这就是著名的“德莱尼条款”。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也要求肉加工业禁止使用亚硝酸钠,可是,每当这些举措被采用时,肉加工业就会强烈反抗,理由就是目前尚且没有代替亚硝酸钠的物质。也正因为此,“德莱尼条款”事实上从一开始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一方面国家明令禁止,一方面含有亚硝酸钠的肉食品还堂而皇之的摆在超市的货架上,进而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⑦一般来说,火腿和香肠的主要消费层是中小学生这一群体。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最近,世界范围内的理论研究也正认为致癌物质“入口即危险”。根据这一新理论,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中许可的亚硝酸钠的使用标准就是非常非常大的量了。
⑧孩子们,为了你的健康,请远离火腿和香肠吧!
(选自《中外文摘》2012年第1期,有删改)
文章的第①段从中小学生习惯于吃火腿和香肠写起,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文章说“火腿和香肠是青少年最可怕的健康杀手”?(2分)
请说说文章第⑥段中加点词“约”的表达效果。
那么我们可以推理出食用火腿或香肠约90克就能够诱发癌症
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说其表达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3分)
① 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30吨氧气。
⑧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读完这篇文章,说说你对森林有了哪些了解。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与第④段位置能否互换,并说明理由。(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借助上文的知识,说说密云水库上游大面积植树造林的原因。
1960年,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的华北最大人工湖——密云水库建成时,上游林地面积只有40万亩。50年来密云通过植树造林、爆破造林、飞播造林等多种形式,在库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荒山行动。现在水库上游林地面积已达133万亩,林木覆盖率77.16%,密云水库上游已经成为北京林木面积最大、林木覆盖率最高的地区。

阅读《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完成 16--18题。(共10分)
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
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也;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非常形象,生动,精到,被广泛认可。其实,著述出书也有三种境界。
其一,为满足追名逐利的私欲而著述出书。随着出版政策的宽松和印刷技术的发达,一些人写书出书的热情汹涌澎湃,他们仿佛文曲星下凡,洋洋万言倚马可待。皇皇巨著隔夜而成,但是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沽名钓誉必然经典难觅,这样的书,
其二,。如司马迁所言:“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遇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其实司马迁自己都是在遭受李陵之祸后,于巨大屈辱之中,因“郁有所结而不得通其道”。乃“述往事,思来着”,这才有了《史记》的问世,又如【甲】这样的书,情感充沛,令人唏嘘,但常常困于个人小圈子。
其三,为完成立言传世的使命而著述出书,如孔门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论语》,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知论等等;弘扬了孔子思想,传播了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至深。又如【乙】。这样的书,寓意深远,警醒世人,其思想至今影响中国和世界。
相比而言,第一种其实根本算不上境界不值一提;第二种虽令人感叹,但大多郁结了个人之遭遇,境界不够广阔;只有第三种,崇高的精神令人敬佩敬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最高的境界。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从下面四个论据中选择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
诗人屈原,因屡屡遭受来自贵族的排挤和打击,于是“发愤抒情”,写下了流芳千古的《离骚》《天问》。
傅雷以自己深厚的父爱吗,为儿子留下了充满拳拳爱子之心的《傅雷家书》。
③鲁迅为了改造国民劣根性,毅然弃医从文,愤世著书。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巨大,品味极高的精神文化遗产。
④陶渊明远离浑浊官场,回归田园,给我们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请根据文意,将文章中两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阅读《粥里春秋》,完成小题。(共15分)
粥里春秋
①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⑨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⑩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⑪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⑫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补充完整。(每空用四字词语回答)(3分)
刚刚懂事,→年龄稍大,→上大学时,
请简要赏析选文第⑧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选文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选文⑩—12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君子风度》,完成小题。(共9分)
君子风度
①子曰:“盾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中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 来已久..:可现在的很多人却已经忘记了这种溫柔敦厚的儒家君子之风,各种因琐事导致的恶 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就连一些著名学者在与他人意见相左时,也不时恶语相向,把学术争论 变成人身攻击。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提君于风度并给予它新的阐释,十分有必要 那么,何谓君子风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君子风度。著名文学家夏衍病危时,秘书看到他十分难受,就说:“我去叫大夫正当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广不是叫,是请随后就 昏速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在生命垂危的关头,夏衍仍然没有忘记用礼貌的语言表示对他人的 尊重。这种君子风度,堪称楷模。
③感情克制,理性行事,乃君子風度生活中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偶有争执在所难免,但 --定要控制自己的感情,理性行事,据理力争,而不是恶语相向,逞一时之气.胡适曾与鲁迅论战,虽多有不快,但都属正常笔墨官司。后来作家苏雪林污簏鲁迅,对鲁迅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胡适站出来仗义执言,批评苏雪林的过激言行,充分肯定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胡适的做法充分显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君子风度。
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风度。君子处世,每每严格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遇到高人,见贤思齐。与人有隙,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身修德进。与人交往 时有容人的雅量,不用自己的标准哥求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与选择,即使分歧难以调和,也无 非“__________”,絶不强加于人,有失君子风度。
⑤临危不惧,勇于担当,为君子风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成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临刑前的绝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谭嗣同却能勇于担当,笑对生死,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世人的警醒,拯救积弱积贫的祖国,这是何等的君十风度!泰坦尼先号即将沉没时,男人们主动把生还的机会让给妇女儿童,船长一直坚守岗位到最后,实为君子风度的另—绝佳阐释。
⑥君子风度是中苹民族优秀精神文化遗产之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义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如果人人都能洞悉新时代背景下君子風度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沽中努力践行,我们的社会无疑 会更加和谱,更加美君子风度这一古老的成尚也必将历久弥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取材于陈鲁民《呼唤君风度》)
请在第②段的画线处填入恰当语句,补全分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段内容,在第④段的画线处应填写的语句是___________。(只填序号)
【甲】道不同不相为谋
【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琴》,完成小题。(共10分)
古琴
①古琴历史悠久.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据文献记栽,早在先秦 时期,我国就已把古琴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重要场合。《诗经》中已有“窈窕淑女,琴瑟 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诗句,说明古琴在那时就已比较普及了。
②古琴形制的基本组成是一个扁长形音箱,它头大尾小,宽六寸,厚二寸,长三尺六寸五, 由两块中空的木板粘合而成。琴面呈拱形凸起,琴底为方形平面。七根琴弦通过岳山(琴头 凸起的部分)架在面板上,一弦外嵌有十三个徽点。古琴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象征意 义,,例如琴面圆形,象征天;琴底方形,象征地C琴长象征三百六十五天,.,形制各部分的命名 也用意深远:有的从空间角度命名,使琴各部分的名称对应于天地、山州等自然之物;有的从生命角度命名,古琴就被比作人或风,有头、项、肩、腰和足。因此在琴人眼里,一张琴就是一个生 命,更是一个世界。.
③古琴的式样很多,不同式样反映了设计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蕉叶式’’顾名思义像一片 芭蕉叶,它的琴头别具一格,整体线条固润,生趣盎然。“仲尼式”只在琴体的项部和腰部有两 个凹进的线条,其简洁流畅、含蓄大方的造型颇能体现儒家中庸内敛的风格“落霞式”的两 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让人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正合式'’一线直下,从琴首到 琴腰没有任何变化,造型朴素大方,颇受琴人喜爱。
④“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这是说古琴有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古琴的木质 共鸣箱是由一块整木掏空而成,所以能产生深沉、厚实、古朴的音响。古琴的有效弦长一般超 过110厘米,琴弦振幅大,振动时间欠,自然能给人余音绕梁之感。古琴的音色多变,有散音、 按音与泛音三种基本音色散音响亮,共鸣性强;按音溫厚结实;泛音清脆透亮。乐曲中三种 音色常配合使用,使古琴能细威精微地表现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 刑,执粗犷的《广陵散》,悠闲舒展的《渔樵问答》,哀婉沉痛的《长门怨》……都能在古琴的乐声 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⑤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乐器。它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是文人雅士修身养 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寄情山水,物我两忘的重要媒介。古琴艺术所追求的情趣 与意境都符合传统文人对世界和生命的体认,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内在、寓意含蓄的精神特 征吻合=文人的深度参与提升了古琴艺术的境界,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与琴有关的诗篇和优美传说。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羑丽,王维“独坐幽篕里,弹琴复长啸”的孤独,陶潜 抱着无弦琴弹奏时“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天真……至今读来仍令人神往。
请简要回答文章第②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古琴的形制进行说明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分析我国占琴艺术得到世界认可的原因。
【材料】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 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 片,古琴大师管平湖演秦的古琴曲《流水》就被收录其中。 2003年11月7曰,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囷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世界公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