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省轮廓图,读图回答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的一些著名的城市大多是沿 分布,说明 与城市区位的关系极为密切。
图中属于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是 ,其快速发展与该城市地处 、 、 、 等铁路与 (河流)的交汇处不无关系。
经过该区的能源大动脉是 ,图中铁路在兰州至玉门段不走直线的自然原因是 。
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红、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黄土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内外力作用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发展耕作业的不利条件。
(2)简析渭北高原地区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地形和气候条件。
(3)渭北高原地形破碎,起伏大,分析过度扩大葡萄种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1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图3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1中人口分布特点是,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3)题。
材料一某国等高线地形和乙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图1中甲为世界最狭长的半岛,半岛上山脉南北绵延且陡峻;半岛西侧有巨大的沙丘,因其景观独特,已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材料三图2中丙市为该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曾接收大量来自美国硅谷的产业转移,经济发展迅速。
(1)分析甲半岛山脉南北绵延、山体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
(2)简述乙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成因
(3)指出丙市两个主要工业部门,并分别说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
。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
甲省 |
乙省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2003年 |
2009年 |
2003年 |
2009年 |
5.64 |
4.99 |
8.35 |
7.26 |
,
。
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所示)。
(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________ _ ___;
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__ ____,
__, __,
___ __。
(4)请概括上图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
。
(5)上图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旅客好评。请据图简述其原因。
,
。
北非简图与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差异是_____ ______,
降水差异是____________ _______;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甲:_____________ ______,乙:_____ ____________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