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并最终把涉钢系统全部迁出北京的方案。读该图,完成问题。

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压缩企业用地规模,平抑北京土地价格上涨
B.降低生产性耗水,彻底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紧张
C.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北京城区环境质量
D.减少生产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首钢新址选在曹妃甸,考虑的有利区位因素是

A.更加方便钢材出口
B.进一步降低劳动力费用
C.新址周围环境清新优
D.接近原料产地,海运便利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A.RS、GPS B.RS、GIS
C.GPS、GIS D.RS、GPS、GIS

渤海湾蓬莱19-3油田2011年6月11日发生重大溢油事故。至2011年8月23日,溢油累计造成5500平方千米海水受到污染。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C.甲区域降水较少 D.甲区域高温多雨

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

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A.岩石 B.大气 C.水体 D.生物

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

某地地下50千米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会

A.先感受到横波,后感受到纵波 B.先感受到纵波,后感受到横波
C.同时感受到 D.都感受不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