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网络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借助这一平台,谣言也得以迅速传播。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必须
①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素养 ②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
③防止网络信息传播扩散 ④增强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
|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③④ |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一个个体的言论都看似软弱无力。但当它们汇聚成海,便能产生积毁销骨、众口铄金的效应。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 B.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外在表现 |
| C.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改变 | D.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 |
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
|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D.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
2014年底发生的上海踩踏事件,引发了大家对踩踏事故应对措施的关注。专家指出,应对事故,重在预防和自救。这包含的道理有()
| A.专家的理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 B.发挥意识能动性就能在踩踏事故中自救 |
| C.善于总结方法是防止踩踏事故再次发生的前提 |
| D.认识事物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方向转化 |
“吃一碗方便面需要32天解毒”,“wifi辐射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类似的“科学流言”在微信朋友圈中时常可见。流言的传播违背了()
| A.联系的客观性 | B.物质的运动性 | C.认识的反复性 | D.发展的曲折性 |
1994年4月20日,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历经20年,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络大国。这主要说明()
| A.构建事物之间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 |
|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件的 |
| 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 |
| 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