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
B.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
C.若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b,则a为核糖 |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一些疾病,损害人体的健康。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在首次接受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B.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
C.艾滋病的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B细胞,使之大量死亡 |
D.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引起排斥反应了 |
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 |
B.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
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 |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能够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
B.钾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由垂体后叶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
D.当血钾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使肾上腺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分泌 |
玉米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为了了解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某同学根据实验方案绘出实验设计示意图如下图。(说明:甲乙幼苗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琼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幼苗尖端提供的生长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 |
B.乙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
C.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 |
D.丁和戊的结果分别是丁向右弯曲生长(或弯向光源生长);戊弯向琼脂块对侧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