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全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从前行用阴历一律变更。造成这一变更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革命人士的坚持
C.清朝统治的瓦解 D.辛亥革命的推动

卢梭说:“我情愿生在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主权者和人民只能有唯一的共同利益,因之政治机构的一切活动,永远都只是为了共同的幸福。这只有当人民和主权者是同一的时候才能做到。”这“共同的幸福”得以实现的主要前提是

A.主权在民 B.自由平等 C.分权制衡 D.以人为本

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那是公元1775年。”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历史根源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环境污染严重
B.启蒙运动开始兴起,但社会道德失序
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资产阶级统治尚未稳固
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激化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