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
D.统治集团内部全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村子里开会,有分组讨论,也有全体大会,还有投票表决,和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差不多。”材料现象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完善 |
B.我国民主实现了全民公决 |
C.政治协商体制进一步得到巩固 |
D.基层民主政治得到了扩大 |
某会议公报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此项决议
A.肯定了小岗村的包产到户 |
B.决定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
C.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
D.决定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
下图为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对中国战局的时事报道。此报道中最有可能看到
A.日军速亡中国计划破产 |
B.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为 |
C.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宣言 |
D.国共两党联合抗战情况 |
据严中平等人编著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记载,1916年,中国棉纺织业每生产一包l6支纱司获利7. 61元,1917年升到36. 93元,1919年达70. 65元。这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实业 |
B.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全面开展 |
D.国际形势为工业发展提供契机 |
1920年1 1月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宣言中提出:“将生产工具——机器、工厂、土地、交通机关等——收归社会公有,社会共用。……要按照共产主义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此宣言
A.表明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革命之路 |
B.奠定了中共“一大”党纲的基础 |
C.为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奠定基础 |
D.明确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