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理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
|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
| B.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 |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
| D.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
“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
宪。”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
| A.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 B.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
| C.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 D.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
文艺复兴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大多和宗教有关,宗教改革家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这说明
| A.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
| B.资产阶级不反对天主教会 |
|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 |
| D.宗教改革中改革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基督教 |
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
口号。”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并为之献
出生命的是
| A.普罗泰戈拉 | B.芝诺 | C.苏格拉底 | D.西塞罗 |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材料说明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知识即美德 |
| C.认识你自己 | D.可贵的理论认识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