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      料
结     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
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1
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
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
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
业组织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9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毛泽东指出:“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先进人士

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B.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C.开启了政治改革大门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