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效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 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扩张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 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格局”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在加强 B.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
C.“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 D.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A.苏联解体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仍在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D.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有人形容40年前(1972年)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为“跨洋握手”、“冰释雪融”,下列外交事件中与此相对应的是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④参加万隆会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