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效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
1925-1927年 |
1928-1932年 |
1933-1937年 |
|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
7527 |
7360 |
7290 |
A.地广人稀
B. 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扩张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1831年9月的英国《贫民卫报》评论说:“不过据说这些中等人,即由这项措施授予立法权之人,较乐于听取我们对正义的呼吁——别这样想,可不是吗——他们会容忍我们哪怕只是提到普选权吗?——而财产,那是你们所没有的,不正是他们全部的思想和愿望所寄托的枢纽吗?”据此判断,报纸的评论认为
| A.工业资产阶级是改革的受益者 | B.贫民获得财产就能获得普选权 |
| C.“正义的呼吁”最终毫无作用 | D.经济地位与阶级立场毫无关联 |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当选后应宣誓如下:“我郑重宣誓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法律上英国议会权力逐渐凌驾于王权之上 |
| B.英国君主立宪制对美国联邦共和制影响巨大 |
| C.美国联邦共和制比英国君主立宪制更为优越 |
| D.美国总统无权批准或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 |
到1783年,美国有11个州共发行了24636万多美元的纸币,由于没有足够的硬币与物资保证,最后几乎一文不值。1784年,大约370万英镑的货物输入美国,而美国输出品价值仅75万英镑。由于可信用的货币稀缺,某些地方又恢复了原始的以货易货方式。美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生政权缺少经济管理经验 | B.中央政府缺乏管理经济的强制权力 |
| C.对外贸易交往中竞争力较差 | D.州与州之间缺乏经济交往的协调力 |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
|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当时,这一著名法典
| A.因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而制定 | B.最终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 |
| C.实质上始终是古代罗马的基本法 | D.首次遏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