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效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1925-1927年 |
1928-1932年 |
1933-1937年 |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
7527 |
7360 |
7290 |
A.地广人稀
B. 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扩张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
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号召民众反对君主立宪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916年,李大钊在《民彝》杂志创刊号上发文称:“为其历史所经阅者弥久,斯其圣哲所垂诏者弥多”,“民彝(意为人伦)受繄蒙也弥厚”,“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所以,“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可见,当时李大钊主张
A.应彻底否定儒学 | B.移风易俗应先行 |
C.批判儒学之糟粕 | D.重视公民道德教育 |
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 B.否定君主制度 |
C.促进思想启蒙 | D.减少变法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