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中国力量增强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⑤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⑧④⑤ |
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
A.商周时期 | B.春秋时期 | C.战国时期 | D.秦汉时期 |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B.“扬一益二”。 |
C.“苏湖熟,天下足。” |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
明朝中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 B.统治者“不抑兼并” |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 B.封建王权的强化 |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 D.世卿世禄制的废除 |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重视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A.受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 |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
C.皇帝是农民利益的代表 | 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