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人的生存依赖于美国人重新肯定他们对西方的认同,以及西方人把自己的文明看作独特的而不是普世的,并且团结起来更新和保护自己的文明,应对来自非西方社会的挑战。”西方国家以下行动体现了这—观点的是
A.美国支持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推动法德的和解与欧洲的复兴 |
B.美国与西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 |
C.美国和西欧援助东欧,促进东欧“政治多元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 |
D.法德等国成立欧洲联盟,大力弘扬“欧洲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有人曾问《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戈多究竟指什么?他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因此评论家们作出各种解释,有的解释为“上帝”,有的解释为“死亡”。贝克特的回答反映出
A.对自由理想的向往歌颂 | B.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
C.对人性解放的追求渴望 | D.对现代文明的苦闷迷惘 |
维克多·雨果曾经满怀敬意地感叹:巴尔扎克的作品比岁月还多,巴尔扎克走入坟墓的同时,也“步人了永恒的光荣”。巴尔扎克的作品
A.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
B.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 |
C.被誉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
D.“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
斯塔尔夫人说:“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下列文学作品体现了她的思想内涵的是
ABCD
究竟是以新文化运动还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史学界曾经为此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下列观点中有利于以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有
①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
②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成为其内容之一
③有利于中国近代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④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在北大之内反而没有杂志可以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 B.新文化运动思想阵营日趋分化 |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