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和。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请回答:
(1)西藏何时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1分) 他受到了哪一皇帝的册封?
(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祖国统一,采取了许多举措,除了上述材料外,请举例说明(至少两例)。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一政策有何不利影响(2分)
(4)对此你有什么启示?(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文明天下的“粮仓”。
材料二:这些货币用同色织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南方形成天下文明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开始于何时,完成于何时?
两宋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的地区属于哪一流域?
(3)材料二中这些货币当时的名称是什么?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
(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l)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材料三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天不敬律斩立决。
(3)材料三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之为什么?有何危害?
(4)以上三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