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2B(g)
3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B
C.A、B、C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2:3
下列离子组中所给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当加入试剂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完全且正确的是
| 选项 |
离子组 |
加入试剂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A |
Fe3+、S2ˉ、Clˉ、Na+ |
NaOH溶液 |
Fe3++3OHˉ=Fe(OH)3↓ |
| B |
Na+、Al3+、Clˉ、SO42ˉ |
少量KOH溶液 |
Al3++3OHˉ=Al(OH)3↓ |
| C |
H+、Fe2+、SO42ˉ、NO3ˉ |
BaCl 2溶液 |
SO42ˉ+Ba2+=BaSO4↓ |
| D |
Na+、K+、ClOˉ、SO42ˉ |
通入少量SO2 |
2ClOˉ+SO2+H2O=2HClO+SO32ˉ |
0.6mol/L的Fe2(SO4)3和1.2mol/L的CuSO4的混合溶液200mL,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为
| A.0.16 mol | B.0.22mol | C.0.30mol | D.0.48mol |
一定条件下,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Z是
| A.HCl | B.FeCl2 | C.KOH | D.NaHCO3 |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
① |
② |
③ |
实验结论 |
![]() |
| A |
浓盐酸 |
MnO2 |
NaOH |
制氯气并吸收尾气 |
|
| B |
浓硫酸 |
蔗糖 |
溴水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
|
| C |
稀盐酸 |
Na2SO3 |
Ba(NO3)2溶液 |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
|
| D |
浓硝酸 |
Na2CO3 |
Na2SiO3溶液 |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
| 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
| C.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