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
A.种植→F1→选双隐性者→纯合体 |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搞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搞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
B.乙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
C.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
D.丁可以形成两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 |
下列关于生物生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B.受精时,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但它们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所得到的个体全为纯合子 |
D.细菌分裂生殖时,导致子代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也和磷脂分子一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
B.有些光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有些光面内质网有合成磷脂的酶 |
C.钠离子并不都是以主动转运方式进出细胞 |
D.人体细胞内形成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
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结论不合理的是
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
B.没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
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
D.对每一对性状单独分析,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