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许
——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舒 婷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留尽
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它选择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生活中不被理解的无奈和孤寂的心情。 |
B.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寂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 |
C.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 |
D.这首诗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强语势。 |
作为朦胧诗派的杰出代表,舒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创作的这首诗,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但这并不妨碍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解读。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露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露:酒的泛称。②赊:远,长。
(1)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
(2)黄昇《花阉词选》录这首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
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杂诗无名氏落第长安 常建
旧山虽在不关身,家园好在尚留秦,
且向长安过暮春。耻作明时失意人。
一树梨花一溪月,恐逢故里莺花笑,
不知今夜属何人?且向长安过一春。
(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2)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说明。(4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1.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后者。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