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欧洲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A表示的英法海底隧道位于英吉利海峡最狭窄处的 _ 海峡。
B表示的 地区中部,电子工业发展迅速被称为英国的“硅谷”。
C为英国新兴石油工业基地 。
字母 为法国“临海型”钢铁基地福斯,该地属 气候。
法国常规能源短缺, 几乎全靠进口,总发电量中, 电占绝大部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l月30日至2月10日对非洲八国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进行“友谊之旅,合作之旅”的访问。
材料2: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l)某国面积约250.6万平方公里,境内南高北低,中部为盆地;北部为沙漠台地,南部边境的墓涅提山海拔3187米,为全国最高峰。全国气候差异很大,自北向南由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雨林气候过渡。盛产阿拉伯树胶,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之首,因此也被誉为“树胶工国”。该国是八国中的____(国家)。
(2)试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某探险队发现,乙地沙漠、丙地沿海地带常出现能见度较小的天气状况。试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4分)
读世界某区域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l)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A____(海域),B____(海域),C____(河流),D____(山脉)。
(2)简述①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3)分析图示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②国的全称是_______。图中该国阴影区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与本国西部地区相比,该区域发展种植业气候条件有什么优势?(4分)
(5)③国中的阴影区域所示的工业区的名称是____,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工业仄的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的原因是什么?(4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2: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当地区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l中A港起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抵达地区时)抵达图2中B港。
(1)哥德堡号从A港至B港,共航行了天小时。航行期间,A港自昼长短的变化依次是。
(2)位于C港西南方向且距离最近的世界著名海峡名称是。试分析C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
(3)指出图1中甲阴影区与图2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甲区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试用你所学地理知识对上述工业特点的成因分别给予合理地解释。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
2007年1月30日至2,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根据图1、图2和材料回答问题。
(1)访问首口,八国首都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甲、乙两湖为世界著名深水湖,其形成原因是。
(2)分析图2中A、B区域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
(3)说出北非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并分析矿产资源的开发的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
阅读下列法国与德国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20%,农业产值约占4%。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顷,土壤肥沃。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30%,农业产值约占1%。德国耕地面积1183万公顷。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山地,土壤贫瘠,低温潮湿日照少;中部为;南部为高原与山地。
(l)法国的西南部隔比利牛斯山脉与半岛相连;德国的西北部、东北部分别濒临北海、海。
(2)在法国的塞纳河、罗讷河中,向南流人地中海的是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多瑙河中,向东流入黑海的是河。
(3)在下列沿图中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中,正确表示法国与德国地形分布的一组是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4)根据图文有关信息判断:法国的地势大致是;德国的地势大致是。
(5)下列工业区中,在以煤炭为原料的产业基础上实现转型的有()
①德国鲁尔区
②法国加来
③德国慕尼黑
④法国巴黎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6)法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口前发电量中比重最高的是()
A. |
风能发电 |
B. |
潮汐发电 |
C. |
水力发电 |
D. |
核能发电 |
(7)法国、德国工农业结构特征分别是。
(8)法国、德国耕作业条件的差异是。
(9)法国盛产葡萄的气候条件是。
(10)近年来,法、德两国与我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中法、中德经济(或文化)合作交流的实例。(法、德两国各举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