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 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
|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
|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 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
两汉魏晋时代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共同点是
| A.直接导致士族制度的形成 |
| B.主要形式是乡举省选 |
| C.选举不重门第和出身 |
| D.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形成 |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 )
①发展封建经济 ②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③刺激宗室成员建立军功的欲望 ④强化对基层的管理
| A.①② | B.③④ |
| C.②③ | D.①④ |
据史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
| A.禅让制 | B.九品中正制 |
| C.世官制 | D.科举制 |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主要是在批评
| A.世官制 | B.察举制 |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察举制是汉武帝创立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下列对汉代察举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自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
②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比较客观公正
③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④东汉以后被世家大族所控制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