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他的首份施政报告中以罕见的大篇幅来阐述政府改革,突出强调“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材料二:2004年,中共中央批准和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官员因涉及“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等引咎辞职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2005年各地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中的主要领导人引咎辞职。高官问责制已成为中国法律化、制度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材料三: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对引咎辞职制度作了法律上的规定。
(1)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说明材料二中党中央、国务院直接掀起“问责风暴”的理由。
(2)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官员问责制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某校高三(2)班同学以“改革”为主题收集到以下信息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应问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结合信息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
(2)信息二中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何政治意义?
(3)有人认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4)根据以上信息,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说明不断推进改革的哲学依据。
[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
某校学生围绕交通堵塞这一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讨论出如图所示的交通堵塞的影响要素,并针对交通工具这一要素从轿车、公交车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治理交通堵塞的一些具体办法。
(1)学生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运用的思维方法主要属于 ( 4分)
A.归纳推理 | B.类比推理 |
C.发散思维 | D.逆向思维 |
(2)请你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从道路和管理这两个交通堵塞的影响要素中任选一个,提出至少三个治理交通堵塞的办法。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在旧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提出各种主张,如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但最终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了。(1)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
①单一制②代议制③民主共和制④民主集中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运用国体和政体的知识,论证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体的合理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话题一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至少可维持每年4%~5%的经济增长。
(1)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话题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对此,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应该全面传承下去。”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看法。
话题三城镇化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也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决策。
(3)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进行正确决策。
话题四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4)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42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印象·大红袍》等<印象》系列作品创作。立足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顺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打破传统舞台剧模式并借鉴西方印象主义美术特点,“以秀丽风光实景为舞台,把当地自然山水、民俗民风、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等元素与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现代歌舞表演理念加以融合”,使每一部作品都风格各异、凸显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系列剧的演出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2008——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注:①国际统计数据表明,一国一地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期。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 3000美元,2011年达到5432美元。
材料三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但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结构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消费的需求。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印象》系列作品成功的原因。(12分)
(2)《印象》系列作品的创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3)《印象》系列作品从立项、投资到演出、推广,都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倾力支持。据此有人认为,“组织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请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8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就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