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
| A.理学的集大成者 | B.心学的集大成者 |
|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 | 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
|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 D.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
|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
|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
|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
|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
|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教育的核心 |
张謇“状元下海”投身实业后,一些官员如上海的李平书、江苏的许鼎霖、浙江的沈云沛等也纷纷由官至商。此现象反映了
| A.官员对清朝的腐败统治不满 |
| B.官僚资本正在形成 |
| C.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限制 |
| D.商人地位高过官员 |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
|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
| D.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