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又不盲从,别开生面。他( )
A.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 |
B.主张发挥孔子“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
C.提出“天地之化日新” |
D.着重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思想 |
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A.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
B.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
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
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表是对1902-1919年国内农垦公司的数据统计:
1902-1912年 |
1912-1919年 |
|
农垦公司总数 |
59家 |
100家 |
资本总额 |
286万元 |
1245万元 |
下列对农垦公司在1912-1919年获得迅速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是其发展原因之一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其发展
C.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D.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上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