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2: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3: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以上材料均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
(2)材料2反映的思想的局限性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3指出黄宗羲认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至今已整整十四年。他见证了中国20世纪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并参与和创造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2:1997年2月19日距香港回归日只剩131天。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20日早上悲痛地表示,对“一国两制”概念的创造者无法亲眼目睹香港回归,感到十分难过及悲痛。
材料3:
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顺利完成新老干部交替是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措施,新老交替的关键是要解决老同志占着位子的问题,而相当多的老干部又不愿交班。1989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1990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准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三老“半退”、四老“全退”的带动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又有一批老干部退出第一线的领导岗位,增选为中顾委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顾问委员会委员,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一线领导岗位。——《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十年途程》
材料4:
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是好猫。……”
(1)根据材料1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2)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3说明邓小平辞职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何重大促进作用?
(4)材料4中,“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是好猫”,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下面是邓小平军事生涯的几幅照片,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为上述几幅照片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内容要包括主要战绩和影响)
(2)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邓小平军事指挥艺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刘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说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形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乃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谿知县。——《明史》卷二九九·列传一八七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要说明明朝以前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情况。
(2)根据材料,简要说明《本草纲目》成书经过、特点及其影响。
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2: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材料3: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
材料4:2009年10月1日,举国上下,共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1)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中“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是指什么?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4)中国举行了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你认为阅兵典礼后的群众游行方队最应展示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因此,这种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材料2:
1955年底,毛泽东首次提出“以苏为鉴”的思想,同时在总结“一五”计划期间经验教训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56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请完成:
(1)据材料1、2分析毛泽东的开创性贡献是什么。
(2)材料1中毛泽东提出的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3)据材料2指出该报告发表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1、2,毛泽东提出的思想的共同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