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由H、C、O、S、Cl、Na、Ca等7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若A~D均含一种相同元素,且A、B、D均为氧化物,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B的化学式为 ,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D均为化合物,且D、B、A、C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B和D在生活中常用于灭火,B的化学式为 ,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A~D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且有如右图所示的实验,C、D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若关闭K2打开K1,将D中溶液滴入A中,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B中溶液变浑浊;此时关闭K1、打开K2,可观察到广口瓶中液体进入C中,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则D为 ,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l℃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溶液(填“A”或“B”);
(2)t3℃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B;
(填写“>”、“<”或“=”,下同)
(3)将t3℃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
(4)若要从混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纯净的B,最好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制备几瓶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1)试管中装入的药品是KClO3和MnO2,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收集氧气的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__________,最后把集气瓶 放(填“倒”或“正”)在桌子上。
(3)实验室也常用上述实验装置制备甲烷,推测其反应物是_____(填序号)。
A.CH3COONa固体和碱石灰 B.Al4C3固体和水 C.CO和H2
现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硫酸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C+D”表示。
⑴若A为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B是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⑵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B是________。
⑶若A溶液pH<7,A与B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
将X溶液滴入Y溶液中,在滴加过程中,Y溶液的pH值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溶液 |
A |
B |
C |
D |
X |
盐酸 |
盐酸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钠 |
Y |
水 |
氢氧化钠 |
盐酸 |
水 |
⑴表格中符合这种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Y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若不断滴入X溶液,
石蕊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⑷写出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纳米碳酸钡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下图是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钡的工艺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的化学式,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是,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2)操作3为洗涤、检验和,洗涤的作用是
,检验洗涤是否干净可选用试剂(写化学式)。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该流程中的副产物可用作
。(写一种用途)
(4)分析该流程可得出SiO2部分性质,下列属于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A.不溶于水 | B.可溶于水 | C.不与盐酸反应 | D.能与盐酸反应 |
(5)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硅酸钠(Na2S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此原理该同学设计出如下方案制备:取碳酸钡和二氧化硅混合物,滴加(填“少量”或“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得碳酸钡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