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下图中,冯子材和刘铭传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地点分别在( ) 
|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列对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
| 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
| C.中国对交战双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 |
| D.中国允许交战双方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华投资 |
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 )
|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B.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
| C.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 D.探索到了正确的救国救民之路 |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个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先提出来的( )
| A.魏源《海国图志》 |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 C.容闳《西学东渐记》 | D.洪仁歼《资政新篇》 |
《海国图志》《康辅纪行》《瀛环志略》三部著作都涉及的内容是( )
| A.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 B.外国历史地理 |
| C.介绍西方研制的新式兵器 | D.各国的政治法律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