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 反应 |
B |
检验NaOH溶液 是否变质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NaOH溶液 已变质 |
C |
检验某固体是否 含碳酸盐 |
加入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固体中一定含碳酸盐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反应前在瓶中放有少量水) |
![]() |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待水槽中导管口放出气泡时,再用排水法收集 |
B.如果用到长颈漏斗,则长颈漏斗的导管要伸入液面以下 |
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
D.盛氢气的集气瓶应该盖好倒放在桌子上 |
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有关秸秆的处理方法不合理的是()
A.做饲料 | B.制沼气 | C.造纸 | D.就地焚烧 |
关于用水制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
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
煤和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
A.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氢气作能源 | B.大量砍伐树木作燃料 |
C.用高粱、玉米酿制酒精作燃料 | D.开发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
我们的世界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如果失去了能源(energy resources),世界将一片漆黑,万物将走向死亡。所以一方面要节约现有的能源,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下列是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