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 |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标志着 ( )
A.世界经济全球化形成 |
B.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 |
C.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
D.囊括当今世界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系建立 |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其实质是
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 B.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 D.彻底否定苏联的历史 |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原因 ( )
①贫富差距过大、生产与销售矛盾突出②分期付款存在隐患
③美国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④股票投机活动严重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近代以来,晚清政府与国民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是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说明
A.列强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B.小农经济保护着封建社会的陋习 |
C.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村 | D.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仍然很落后 |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
D.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