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其主要特征是

A.从农耕文明开始转向工业文明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特征 D.民主思潮给社会带来思想解放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