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埠通商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表格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国别 |
花 |
果 |
重要原因 |
日耳曼 |
宗教哲学 |
宗教革命 |
(一)民族性简单,宜于宗教。(二)民族性喜实用,不乐罗马教的仪式。(三)教皇在日耳曼的威信,本不甚深。 |
法兰西 |
政治哲学 |
法国革命 |
(一)专制政体的发达。(二)政治的亟需改革。 |
英吉利 |
应用科学 |
工业革命 |
(一)工业发达。(二)尚实用的民族性。 |
A.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
B.理性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
C.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D.启蒙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 | B.教权演变 |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 D.市民权力变化 |
马克思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以下是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表述,其中不恰当的是
A.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的一个准备过程 |
B.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
C.资本原始积累包含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内 |
D.资本原始积累具有相对的过程性、渐进性 |
下图是某学生总结的中国近代各阶级的救国从开始到发生变化的探索历程,其中表明对时间概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农民阶级 | B.地主阶级 |
C.资产阶级 | D.无产阶级 |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民营手工业 | D.工场手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