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是某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图2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图1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小题。
图3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
B.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
C.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
D.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
比较a、b、c、d的数值大小( )
A.a<b<c<d | B.a>b>c>d | C.b>c>a>d | D.a>d>c>b |
下列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是 ( )
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②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④乡村人口比重回升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至2009年8月,台风“莫拉克”造成福建、浙江、江西、安微、江苏五省1103.4万人受灾,给城市交通和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 )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 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
C.城市建筑物使暖气流长期滞留 |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
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 )
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堵塞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④排水不畅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⑤ |
城市中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 C.大范围的酸雨危害 |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
我国的青藏地区根据土地生产潜力,估计可承载人口1 000万,这个数值不具有 ( )
A.警戒性 | B.相对性 | C.确定性 | D.临界性 |
下列人口迁移不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是 ( )
A.印巴分治导致巴基斯坦境内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往印度 |
B.20世纪,中东约有350万巴勒斯坦居民流落到约旦、黎巴嫩等国家 |
C.为了王佳的英语学习,全家由新疆搬到上海 |
D.王思雨结婚后,辞职来到深圳和丈夫一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