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根据此材料回答小题:这个农场的农业是 ( )
| A.能量密集型农业 | B.生态农业 |
| C.外向型农业 | D.传统的自然农业 |
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 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 |
| 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 |
| C.建立火力发电厂 |
| D.利用牧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
下列与该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区是 ( )
| A.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
| B.澳大利亚的小麦一牧羊带 |
|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
| 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
读经纬网图,回答4-6题。
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
A.L1和L2 相等 B.L1约为L2的一半
C.L1约为L2的1.5倍 D.L1约为L2的两倍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 A.一直向东 | B.一直向西 |
| C.向东南→东→东北 | D.向西南→西→西北 |
若C、D两地同时在晨昏线上,则下列说法一定成立的是
A.北京处于全球新一天的范围B.北半球昼长夜短
C.A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武汉 D.B点的日出方向为东北方
读南天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3题。
图中标明的四点中,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a | B.b | C.c | D.d |
当地球在ab之间公转过程中,全球昼夜变化情况正确是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 | B.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 |
| C.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短于夜 | D.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长于夜 |
当地球在cd之间运动时,我国会出现的节日是
| A.国庆节 | B.端午节 | C.七夕节 | D.春节 |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24—25题。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 B.P′为环境承载力 |
|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 | D.P为环境承载力 |
图中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
|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
| 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 |
| 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1-23图
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
|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
|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
| 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
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③④ |
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
|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
|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
|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
图3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30米,AB为空中索道。据此回答17—20题:
乘索道下行的方向
| A.正南 | B.正北 | C.正东 | D.正西 |
关于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湖泊水补给河流 | B.河流水补给湖泊 |
| C.夏季河流水补给湖泊 | D.冬季河流水补给湖泊 |
下列有关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处的悬崖都可能形成瀑布 |
| B.只从海拔高度的差异考虑,A和B点的气温相差9℃ |
| C.甲悬崖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都一定大于乙 |
| D.如果以AB为地形剖面基线,则该剖面经过一个山谷、一个山脊 |
陡崖乙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0米 | B.20米 | C.60米 | D.9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