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5月份,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平均降水量为近60年同期最少,出现严重气象干旱。进入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接连出现三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南方多省市部分地区还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出现了“旱涝急转”异常现象。据此回答题:3~5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天气,是下列哪种天气系统强盛造成的
解决“旱涝急转”现象根本措施是
①兴修水利工程 ②加强监测预报 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④植树造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
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廉价水电③经济发达,基础好④科技发达⑤廉价水运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
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C.下渗减少 | D.地表径流减少 |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读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世纪80年代,图示产业才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A.资本优势 | B.劳动力优势 |
C.技术优势 | D.信息优势 |
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
B.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
C.这种产业转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
D.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据此回答27~28题。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
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主要以藻类为食)鱼苗,目的最可能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 |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
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
C.坡面径流流速小 |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