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税起征点上调成为今年两会最热的议题。个税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国民共富”乃至“藏富于民”。关于个税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税调整方案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 |
B.调节收人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是税收的基本功能 |
C.提高起征点,减少财政收入,是“藏富于民”的有效途径 |
D.发挥税收经济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
下图是2013年4月某调查小组针对某地居民的一项调查结果。造成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不同 |
B.物价通过改变人们的收入水平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
C.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取决于收入差距大小 |
D.物价稳定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
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租房等。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 )
①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
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
③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是互为替代品
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人们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关系如下表,则B商品中①②的需求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经营者应对这种变化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
关系 |
A商品 |
B商品 |
|
互为替代品 |
价格下跌 |
需求量增加 |
① |
互补商品 |
价格上涨 |
需求量减少 |
② |
A.增加 减少 调节生产
B.减少 减少 提高劳动生产率
C.增加 增加 提高诚信意识
D.减少 增加 改善经营管理
右图中M、N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
B.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应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
C.当M、N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M商品征收增值税 |
D.当N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