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胡汉民自传》载:“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收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的偶然 B.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 D.“排满”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受

在一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的共识,并指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反封建的最高峰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李慈铭否定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对西方的严峻挑战,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延误了20年。原因在于

A.林则徐等改革派的退让 B.倭人等顽固派的阻挠
C.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统治集团未认清世界大势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遭遇的极大困难”准确的说法是

A.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B.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
C.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