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观察下面反映中两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属于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里的“三个战役”是指:()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进攻等战役 |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战役 |
C.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 D.渡江等战役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C.遵义会议 | D.八七会议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1)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2)临时大总统有权单独行使行政权
(3)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等自由(4)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1)(2)(3) | B.(1)(2)(4) |
C.(1)(3)(4) | D.(2)(3)(4) |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
B.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
D.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