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年宪法颁布和实施后,近代美国民主派领袖杰斐逊认为:“美国总统制是君主制的‘翻版’。”下列有关杰斐逊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总统权力很大但非独裁专制 | B.美国总统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 C.美国总统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 D.美国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
| 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
| D.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
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负责人的组成包括中共、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人士等优秀人物、知名人士和专家,这充分体现了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精神和政权特色 |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 |
|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 D.社会主义民主平等原则 |
《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 A. | 确立了国家性质 | B. | 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
| C.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D. | 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 A. | 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
| B. | 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
| C.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
| D. |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⑴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分)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材料)
⑵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