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DH∥EG∥BC,DC∥EF,图中与∠1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粗铜粉末,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锌和金。某活动小组想要测定其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Ⅰ:称取一定质量的粗铜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
步骤Ⅱ:去“步骤Ⅰ”中所得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步骤Ⅲ:根据测得数据推算出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⑴步骤Ⅰ:验证稀盐酸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如果不对滤渣进行洗涤而直接干燥,称量结果将会(填“偏高”或“偏低”)。
⑵“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同学认为,按以上方案完成“步骤Ⅰ”,在进行“步骤Ⅱ”时,将所得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再补充适当操作,也可以推算出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补充的操作。
下表列出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
液体 |
雨水 |
蒸馏水 |
厨房清洁剂 |
厕所清洁剂 |
PH |
5.6 |
7 |
12.5 |
1.6 |
⑴上述液体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
⑵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厨房清洁剂中加入蒸馏水,厨房清洁剂的P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_______;
⑷厨房清洁剂与厕所清洁剂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三支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白色固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钙中的一种,只要加入足量的_____就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
(2)实验操作考试时某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①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②烧碱溶液与酚酞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废液缸中有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请你判断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某科技活动小组为了制取SO2,查阅资料发现,产生SO2的途径很多。在老师指导下,他们根据实验室条件,选取足量锌与适量的浓硫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反应一段时间后,老师指出还可能生成另一种气体。同学们都很好奇,这是什么气体呢?请你根据锌的化学性质,推断此气体可能是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你对物质变化规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
小刚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
(1)他取适量A、B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人适量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泡,则A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另取适量A、B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CuSO4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两种溶液,该试剂是_______。
I.氯化钠溶液Ⅱ.硫酸钠溶液Ⅲ.酚酞试液Ⅳ.硝酸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