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反。 |
B.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
C.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 |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期(日期) 去(离开) 委(委托) 信(信用) |
B.期(约定日期) 去(离开) 委(舍弃)信(信用) |
C.期(日期)去(到……去)委(舍弃) 信(相信) |
D.友人期(约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 |
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2)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对这段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既是个“无信”又“无礼”的人。 |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
D.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
翻译句子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悄怆幽邃翻译下面的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结合选文,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⑵处遂改励。()
⑶具以情告。()
⑷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
1. |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2.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 (2)比() |
3.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
4. |
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 |
5. |
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
【古文阅读】
报恩塔①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是也 (2)闻烧成时
(3)半日方散 (4)必顶礼赞叹而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Z。]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