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反。 |
B.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
C.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 |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期(日期) 去(离开) 委(委托) 信(信用) |
B.期(约定日期) 去(离开) 委(舍弃)信(信用) |
C.期(日期)去(到……去)委(舍弃) 信(相信) |
D.友人期(约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 |
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2)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对这段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既是个“无信”又“无礼”的人。 |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
D.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
翻译句子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0题。
(一)
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曰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于校雠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也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二)
刘羽冲,沧州人,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 ,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读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 (chóu):校对。②藉 (jiè):借助。③经年:一年左右。④沟洫:沟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阅十年而书成(经历) | B.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 (探求 ) |
C.谓可将十万 (带领 ) | D.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
A.乃撰《广雅疏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B.差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先帝不以臣卑鄙 |
C.全队溃覆,几为所擒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D.州官亦好事试于一村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既罢官,曰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②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huì)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冻风时作()
(2)高柳夹堤()
(3)泉而茗者()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作则飞沙走石 | B.①若脱笼之鹄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①红装而蹇者 | D.①夫能不以游堕事 |
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局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远景近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风光图。 |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而此地适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
D.文章卒章显志,“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
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3~16题。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博爱之谓仁(2)老子之小仁义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
教子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②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③。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④,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⑤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⑥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⑦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⑧!(选自《颜氏家训·教子》)
【注释】①中庸之人:中等智力的人,普通人。 ②节:约束,限制。 ③匮:柜子。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柜”。 ④稚:儿童。 ⑤笞(chī):用竹杖、荆条打。 ⑥恣:放纵。 ⑦诃:同“呵”。怒斥、喝斥。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下愚虽教无益(好处)邑人奇之(认为……奇特) |
B.师保固明(本来)处处志之(做记号) |
C.宜诫翻奖(反而)互相轩邈(高大) |
D.导习之矣(引导)动心忍性(使……坚韧) |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河曲智叟无以应 |
B.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义不杀少而杀众 |
C.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吾妻之美我者 |
D.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对于一般人,不早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 |
B.作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及早进行,即使没条件胎教,也要在“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而不能等问题出来才教育。 |
C.作者认为赞誉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灾祸,“笞罚”是唯一的好方法。 |
D.本文针对当时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处处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言辞恳切,极其感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诚哉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