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小组对“SO2能否与H2O反应生成酸”的课题开展探究。
【查阅资料】
(1)SO2有毒,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2)酸能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实验过程】
(1)常温下,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制取SO2。下列气体的制备装置能用于制备SO2的是       (填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C.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
(2)右图A中,实验时,A中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右图B中,在通入SO2之前,将滴管内的水滴到试纸上, 试纸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当有SO2通过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该实验中尾气处理的方法是:将其通入        溶液中。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用以探究碱的有关性质。

(1)打开K1关闭K2,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段时间后,关闭K1,打开K2和K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小组同学预想的部分现象没有出现,可能与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有关,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珍珠粉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珍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及少量碳酸镁和壳角蛋白(蛋白质的一种);
②壳角蛋白不溶于水,加入浓硝酸加热后会变黄色;
③假珍珠粉其实就是“贝壳粉”,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
【分析讨论】①真珍珠中所含壳角蛋白在物质类别上属于(填 “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②假珍珠粉中的碳酸钙含量要比真珍珠粉大。
【实验探究】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检验珍珠粉的真假
取少量珍珠粉样品于试管中,,若观察到,则该珍珠粉是真珍珠粉。
方案二检验该珍珠粉中的碳酸钙含量
步骤Ⅰ:连接仪器组成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某学生夹住C左侧的橡胶管,在A中装入少量水并取下上部塞子,打开玻璃活塞,A中水不能全部滴下,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

步骤Ⅱ:准确称取6.000 g珍珠粉样品装入仪器B中,在A中装入稀盐酸。
步骤Ⅲ:向B中珍珠粉样品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在仪器B、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步骤Ⅳ:完全反应后C中的浊液经、干燥,称得白色固体的质量为11.820g,则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
【实验反思】获得此测定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填数字序号)
①样品中含有碳酸镁
②盐酸未滴加足量
③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未被Ba(OH)2完全吸收
④装置B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C中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在方案二中不需要装置C,只要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装置A、B反应前后的质量,就可以得到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 实验室用B、D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为
(4) 实验室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分别向两支装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均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粉末全部消失,最终形成无色溶液。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种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废液变浑浊。写出产生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是
【设计实验】请你选择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预计实验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的名称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符号,下同),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其中MnO2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