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 时期 |
主题词 |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大倒退 |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政局发生的关键性变化是
| A.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 | 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
|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 D.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
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都彻底完成了革命任务 |
| C.都以国民党为领导力量 | D.都是亚洲觉醒的组成部分 |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
| A.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 B.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 |
| C.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被袁世凯复辟所利用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其共同特点是
| A.与封建制度衰落有关 | 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上升 |
| C.在洋务运动破产的基础上兴起 | D.与资本主义发展有关 |
阅读下图,判断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