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①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在35℃条件下该植物能生长
②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
③在30℃条件下与在35℃条件下相比,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速率不同
④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为在5℃条件下该植物不能生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
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Ⅰ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图Ⅱ,下列对图Ⅱ有关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OA段液面能够不断上升的直接原因是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 |
B.AB段液面不再上升的原因是膀胱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
C.OA段液面能够不断上升是因为水分子只能从烧杯进入漏斗,而不能从漏斗内进入烧杯 |
D.AB段液面不再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相同 |
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
B.结构1中产生的CO2扩散出来进入结构2中被利用,需穿过生物膜的层数为4层 |
C.结构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
D.结构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
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下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4个 |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
C.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
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
生命科学常用图示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则图1~3可分别表示()
A.多肽、RNA、淀粉B.DNA、RNA、纤维素
C.DNA、蛋白质、糖原D.蛋白质、核酸、糖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