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到1841年又增至35万。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
B.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
D.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 B.维新变革思潮 |
C.全盘西化思潮 | D.民主主义思潮 |
该图为北京贡院遗址,是明清两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它见证了我国选官制度的衰
败,该贡院的历史使命终结于
A.戊戌变法 |
B.清末“新政” |
C.辛亥革命 |
D.义和团运动 |
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
A.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 B.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
C.认识到列强驻京给人民的危害 | D.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国人“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引进机器创办近代工业
③发动太平天国运动④签订了《南京条约》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它超越了英国1689的《权利法案》 |
B.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
C.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
D.对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