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A.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 B.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 B.认识规律就能够有效地改造自然 |
C.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须优化资源配置 |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冯梦龙《古今谭概》)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 | B.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 C.体现了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 D.思维方法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高.考 |
解决上述现象,从哲学角度看,关键是要
A.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
C.完善政绩考核办法,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 | D.正确的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 |
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毛毛虫面对不远的食物,最终饿死。如果人这样做事,就属于
A.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
C.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 D.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