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道德的关系 |
有人把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比作“笼中的老虎”,一旦放“虎”归山,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说明()
A.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财政保障 |
B.国家应该对居民的消费进行科学的指导 |
C.我国应减少消费基金数额,不断增加积累基金 |
D.国家应提高公民个人所得税税率 |
银行能把“死钱”变成“活钱”,这是指()
A.银行以各种形式吸收存款,把社会上分散、闲置的资金聚集起来 |
B.银行通过转账结算业务把“死钱”变成“活钱” |
C.银行依据国家经济建设实际,通过发放各种贷款,发挥银行资金的作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
D.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优化产业结构 |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灾人祸随时都可能导致人们财产的损失和生命的伤亡。人们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是()
A.购买股票 | B.购买公司债券 |
C.定期存款 | D.购买商业保险 |
从1997以来,我国市场低迷,商品零售价持续走低。中央适时作出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降低银行利率,实现了国民经济增长的目标。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了投资过热、物价上涨现象。在货币政策的目标已由克服通货紧缩变为防止通货膨胀形势下,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货币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各家商业银行都把“存款第一,效益第一”,作为立行的根本宗旨。商业银行以此为根本宗旨的根本原因是()
A.商业银行以经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 |
B.银行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
C.保证商业银行职能的发挥 |
D.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利润高、效益好才能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