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下列发生在转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 ②《临时约法》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
| A.五百人议事会 | B.公民大会 | C.十将军委员会 | D.执政官制度 |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奴隶制 | B.分封制 | C.中央集权制 | D.嫡长子继承制 |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
| B. | 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
| C. | 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
| D. | 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 A. | ①② | B. | ②④ | C. | ①②④ | D. | ①③④ |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 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 B. | 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
| C. | 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 D. | 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