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 | 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 |
| C.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 | 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
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 A.鉴往知来 | B.以古讽今 |
| C.厚今薄古 | D.贯通古今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这表明列宁主张
| A.建立各阶级联合政府 |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 C.彻底废除各种私有制 |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
|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列情况出现的原因正确的是
| A.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 B.全球各国都采用了完全一样的市场经济 |
| C.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 D.经济区域集团化 |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
|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
|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
|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