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 C.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
|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
|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
|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
|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
|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
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表现在()
①其实质是广大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妇女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③它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④外邦人也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苏格拉底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这反映了( )
| A.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
| B.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
| C.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
| D.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很多弊端 |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
|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 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